女儿病床旁给父亲跳舞 母亲回应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美國就是利用這種一手經濟利誘,一手圍堵制裁的方式,來達成其目標
第二,有心支持華視新聞台的觀眾可能和我一樣納悶,為什麼華視新聞台有時出現疑似被東森購物「蓋台」的現象? 這當然是誤會。文: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雖然有線電視系統52台的排頻結果至今尚未明朗,但我把話說在前面:我仍一本初衷,熱切盼望有機會看到華視新聞台成功爭取上52頻道的結果。
最低限度來說,文化部應依照2006年立法院通過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以下簡稱《公股處理條例》),每年至少編列一定額度的經費(例如:新台幣6億元),並且以「附負擔捐贈」的方式挹注華視,其目的不只是為了彌補因為公共化而必然發生的虧損,更是為了厚植華視的製播與競爭實力。但僅止於口惠的支持是不夠的,文化部必須以行動支持華視和公廣集團。最後,文化部在千難萬難之中,千萬別忘了公視基金會第七屆董事會改選已延宕15個月之久,實在不能繼續「不要不緊」地拖下去。華視、公廣集團與文化部必須優先且認真面對的課題不能再拖下去,包括: 第一,雖然華視新聞台的新聞表現尚佳,但新聞製播團隊人力嚴重不足,而且低於同業一般人力配置標準甚多。因此,華視自身資源的合理安排,應該是優先配置更多資源給新聞部門。
必須說,和華視新聞台上52頻道同樣重要的事,甚至是比華視新聞台上52頻道更重要、更急迫的事,還有「一拖拉庫」。《公股處理條例》第14條早已明訂,「主管機關得編列預算,附負擔捐贈」公視基金會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五十以上之公共化無線電視事業(按:亦即華視),但「於兒童節目時段,不得插播廣告」,且應「用於製播多元、優質及符合公共利益節目之用途。府徽當中的神殿是位於烏達拉底府的「佛座寺(วัดพระแท่นศิลาอาสน์)」。
公雞:過去傳聞,南邦府以前名字為「古谷達城(กุกกุฏนคร)」,意思為公雞城,代表有白色的雞守護這座城的意思,因此使用公雞的圖片作為南邦府的象徵,這個府徽的啟用是在佛曆2452年(西元1909年),也是南邦城城中涼亭的動土的年份。當菩薩修習諸波羅蜜達到圓滿時,就能證悟等正覺,成為一切知佛陀。此廟為泰北12生肖寺廟的「虎年本命寺」。第三部分:東北部共12個府徽。
佛殿:供奉著站立姿勢的佛陀佛像。由於本篇的府徽數量較多,筆者將以4個部分進行介紹: 第一部分:中部10個府徽。
第四部分:東部、西部及南部共13個府徽。製圖:洪銘謙註解: 「五方佛」:北方「大日如來(พระไวโรจนพุทธะ)」、東方「阿閦如来(พระอักโษภยพุทธะ)」、西方「阿彌陀如来(พระอมิตาภพุทธะ)」、南方「寶生如來(พระรัตนสัมภวพุทธะ)」、中心「不空成就如來(พระอโมฆสิทธิพุทธะ)」。第二部分:北部7個府徽。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宗教類「府徽」來深入認識這42個府的特色。
製圖:洪銘謙帕府:根據傳說帕府與難府曾有統治者是兄弟,兩人一起統治著兩座城市,後來兄弟兩人安排時間在山頂見面,討論兩人分別治理國家的區域,到了相約的時間,帕府的統治者就騎馬去,而難府的統治者則騎牛來,因此帕府就使用馬來作為帕府的象徵。這12座寺廟因具有宗教與歷史意義因此被放在府徽上,當中只有猴年的帕農寺位於泰國東北地區,其他皆位於泰北地區,若還沒有去朝聖過,非常推薦挑戰「十二座寺廟」的朝聖之旅,接下來就從七個府徽來認識東北地區的宗教文化吧。製圖:洪銘謙清萊府:當時孟萊王曾在自己國內召見泰北地區的城主們,並舉辦軍隊的比武作為展現軍力,準備與北方城主的手下較量武術,因此在「寮谷道城(เมืองลาวกู่เต้า)」聚集士兵,而戰象象伕帶著孟來王所擁有的白象,卻在東邊的森林中跑走了,孟萊王於是跟隨著大象的腳印來到了鄰近金山的「谷河แม่น้ำกก」,看到平坦且低窪的國土,是一個富庶且很好的勝利之地,因而在此地建立新的城市,並以「中通山ดอยจอมทอง」為中心建造城牆,命名為「清萊城เวียงเชียงราย」,城名當中的「萊ราย」便是象徵的建城者孟萊王的名字,因此將此故事中的白象作為府徽。「十波羅蜜」為南傳佛教的一種修行法,包含: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忍耐波羅蜜、真實波羅蜜、決意波羅蜜、慈波羅蜜、捨波羅蜜。
阿瑜陀耶府:大約在佛曆1893年(西元1350年)4月3日,烏通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在隆沙諾鄉(鎮),現為阿瑜陀耶古城內的拉瑪湖(บึงพระราม)一帶。製圖:洪銘謙猜納府:法輪與金翅鳥(迦樓羅),後方是河流與山,含義:供奉在「他瑪姆寺(วัดธรรมามูลวรวิหาร)」的「龍婆他瑪乍(หลวงพ่อธรรมจักร)」佛像,位於「他瑪姆山(ธรรมมามูล)」的山脊上,猜那府人相信因為佛像保佑,使當地能安居樂業且物產豐饒。
玉馬(ม้าแก้วมหาพลอัศวราช)為「轉輪聖王」所擁有的7件寶物之一。帕堯府:大佛:「空刊寺(วัดศรีโคมคำ)」內的金色大佛「(พระเจ้าตนหลวง)是帕瑤府人的象徵。
圖解:納迦神龍圖示圍繞著中間的白色大象與雲彩。曼谷:因陀羅騎著「白象-艾拉萬(ช้างเอราวัณ)」,左手拿著馭象鉤,右手拿著因陀羅隨身攜帶的武器「金剛杵(วชิราวุธ)」,這個府徽是由泰國藝術局公開徵求,由被稱為泰國藝術之父的「納黎沙納王子(สมเด็จกรมพระยานริศรานุวัดติวงศ์)」所設計,於1973年由泰國國會通過,總理府公告後開始使用,曼谷原有的府徽則以曼谷大皇宮內的「節基宮殿(พระที่นั่งจักรีมหาปราสาท)」為標誌。南邦寺的拱門:美麗的蘭納藝術風格,這座寺廟跟南邦城一樣古老,佛塔所供奉的是佛祖的頭髮。佛教文化的影響則涵蓋中部與北部地區,從阿育王派遣憎人傳道的傳說以及佛祖曾與五方佛到此修行的故事,都在強調泰國佛教的正統性與特殊性,這些傳說都是佛教在泰國在地化的重要過程,而拉瑪四世修建佛統大塔並在大塔正面刻上皇室印記,則象徵著佛教與王權的結合以及強調皇室是佛教守護者的形象。兩側的稻米:象徵這裡是一個魚米之鄉,天府之國佛教文化的影響則涵蓋中部與北部地區,從阿育王派遣憎人傳道的傳說以及佛祖曾與五方佛到此修行的故事,都在強調泰國佛教的正統性與特殊性,這些傳說都是佛教在泰國在地化的重要過程,而拉瑪四世修建佛統大塔並在大塔正面刻上皇室印記,則象徵著佛教與王權的結合以及強調皇室是佛教守護者的形象。
第二部分:北部7個府徽。這12座寺廟因具有宗教與歷史意義因此被放在府徽上,當中只有猴年的帕農寺位於泰國東北地區,其他皆位於泰北地區,若還沒有去朝聖過,非常推薦挑戰「十二座寺廟」的朝聖之旅,接下來就從七個府徽來認識東北地區的宗教文化吧。
製圖:洪銘謙華富里府:府徽上的毗濕奴的化身四手「那羅延(พระนารายณ์)」與「三峰塔(พระปรางค์สามยอด)」意涵為:以那羅延來緬懷阿瑜陀耶時代納萊大帝,佛曆2208年(西元1665年)納萊大帝重新建立華富里城,並為華富里城帶來重大的發展。第四部分:東部、西部及南部共13個府徽。
圖解:納迦神龍圖示圍繞著中間的白色大象與雲彩。製圖:洪銘謙註解: 「五方佛」:北方「大日如來(พระไวโรจนพุทธะ)」、東方「阿閦如来(พระอักโษภยพุทธะ)」、西方「阿彌陀如来(พระอมิตาภพุทธะ)」、南方「寶生如來(พระรัตนสัมภวพุทธะ)」、中心「不空成就如來(พระอโมฆสิทธิพุทธะ)」。
相傳在西元前228年左右,印度阿育王曾經派遣兩位須那與郁多羅為第7與第8位僧侶前往外國傳法,根據《善見律毗婆沙》、《島史》和《大史》等古文獻記載,當時他們前往傳法的地點稱為素萬那普(สุวรรณภูมิ),是當時佛教在東南亞的重要發源地,泰國佛教界主張這個地點就是現在泰國中部的佛統府。由於本篇的府徽數量較多,筆者將以4個部分進行介紹: 第一部分:中部10個府徽。沙拉武里府:「佛足寺(วัดพระพุทธบาท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位於北標府「佛足縣(อำเภอพระพุทธบาท)」的「坤克隆鎮(ขุนโขลน)」,在其他國家的傳聞中曾提到有一位有福份的獵人曾目睹佛陀的足跡,而這座寺廟便是為了將佛陀傳道腳印保護下來而建造,是泰族人最崇高最尊敬的佛教聖蹟,在大城王朝時期的「頌曇王(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ทรงธรรม)」(1610-1628)恩賜興建佛殿來保護「佛足石」。這個府稱為天堂之城,意思是天神所住的城市,故以「天宮」作為這座府的標誌。
公雞:過去傳聞,南邦府以前名字為「古谷達城(กุกกุฏนคร)」,意思為公雞城,代表有白色的雞守護這座城的意思,因此使用公雞的圖片作為南邦府的象徵,這個府徽的啟用是在佛曆2452年(西元1909年),也是南邦城城中涼亭的動土的年份。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宗教類「府徽」來深入認識這42個府的特色。
製圖:洪銘謙清萊府:當時孟萊王曾在自己國內召見泰北地區的城主們,並舉辦軍隊的比武作為展現軍力,準備與北方城主的手下較量武術,因此在「寮谷道城(เมืองลาวกู่เต้า)」聚集士兵,而戰象象伕帶著孟來王所擁有的白象,卻在東邊的森林中跑走了,孟萊王於是跟隨著大象的腳印來到了鄰近金山的「谷河แม่น้ำกก」,看到平坦且低窪的國土,是一個富庶且很好的勝利之地,因而在此地建立新的城市,並以「中通山ดอยจอมทอง」為中心建造城牆,命名為「清萊城เวียงเชียงราย」,城名當中的「萊ราย」便是象徵的建城者孟萊王的名字,因此將此故事中的白象作為府徽。佛殿:供奉著站立姿勢的佛陀佛像。
帕堯府:大佛:「空刊寺(วัดศรีโคมคำ)」內的金色大佛「(พระเจ้าตนหลวง)是帕瑤府人的象徵。「卓黑寺(วัดพระธาตุช่อแฮ)」的佛塔是跟帕府這座城市一樣歷史悠久的佛塔,大約在佛曆19世紀(พุทธทศวรรษที่19)時(約西元14世紀左右)建立。
此廟為泰北12生肖寺廟的「虎年本命寺」。製圖:洪銘謙從中部與北部的17個府徽當中可以發現,印度婆羅門的宗教文化對中部地區的影響深遠,從象徵王權的因陀羅,到象徵愛與和平的毗濕奴及其化身那羅延,都在強調天神降臨的神蹟,代表著「君權神授」不容置疑。難府:根據古代傳說提到,「難城」是由「琶功王พญาผากอง」所建立的城市,傳傳說在佛歷1911年(西元1368年),琶功王夢到濕婆神的聖牛「農提(นนทิ)」從東方的森林跑來,跨過「難河」朝西方跑去,然後化身為難城這塊土地,當披耶琶功王睡醒後,提到關於夢中的事情,於是參考披耶琶功王的夢,將原本的城市遷移到現在難府的地方,於是國王下令建立依照聖牛化身的身形建立難府的城牆,也因為這個預言相當重要,因此將聖牛農提作為府徽。聖牛駝著「策漢佛塔(พระธาตุแช่แห้ง)」,代表策漢佛塔是難府重要的宗教聖地,是超過6百年以上的歷史古蹟,這座廟也是泰北12生肖寺廟的「兔年本命寺」。
製圖:洪銘謙Photo Credit: งานของตัว CC BY 4.0帕沙姆佛塔寺Photo Credit: Wikipedia CC BY SA 3.0立佛泰北地區:蘭納文化與緬甸文化的混合之地泰國北部為古代蘭納王國的統治區域,這裡的泰國人被稱為大泰,由於位置臨近緬甸也使得蘭納王國不僅在歷史上常被緬甸入侵,還曾經成為緬甸殖民地,因此在泰北的寺廟當中也能看到緬甸文化的蹤跡,這種混合蘭納文化與緬甸文化的寺廟風格也出現在蘭納王國最具特色的「十二生肖寺」。這座佛塔高33公尺,佛塔四邊寬11公尺,屬於清盛城(เชียงแสน)的文化藝術風格,為了安放佛陀的頭髮與佛骨(左腳關節骨)。
兩側的稻米:象徵這裡是一個魚米之鄉,天府之國。下方的潭水:是指「帕堯大湖กว๊านพะเยา」,是一個許多人都認識的著名景點。
製圖:洪銘謙南邦府:府徽:一隻白色公雞站在「南邦寺(วัดพระธาตุลำปางหลวง)」內,南邦寺也是泰北12生肖寺廟的「牛年本命寺」。製圖:洪銘謙猜納府:法輪與金翅鳥(迦樓羅),後方是河流與山,含義:供奉在「他瑪姆寺(วัดธรรมามูลวรวิหาร)」的「龍婆他瑪乍(หลวงพ่อธรรมจักร)」佛像,位於「他瑪姆山(ธรรมมามูล)」的山脊上,猜那府人相信因為佛像保佑,使當地能安居樂業且物產豐饒。